2010-05-23

PMP Day 2 - Chapter 5 to 8

本週課程為Scope, Time, Cost, Quality 管理;對於看到數字就腦袋自動迷糊的我,這天的課程真的是種歷練,再次將我的沒數字概念的小腦推上斷頭台了...My poor little head...

筆記整理如下:
1.範疇(Scope)管理5流程
  (1)蒐集需求 (P) : 定義及記錄利害關係者需求,以符合專案目標的流程
  (2)定義範疇 (P) : 發展一份隊專案與產品詳盡描述的流程
  (3)建立WBS (P) : 將專案交付標的與專案工作細分成更小、更易管理的組成要素的流程
  (4)驗證範疇 (MC) : 正式接受已完成專案交付標的的流程
  (5)控制範疇 (MC) : 監視專案與產品範疇現況,並管理範疇基準變更的流程
Note: 專案範疇之完成,係以專案管理計畫書來衡量;而產品範疇的完成,則以產品需求來衡量

2.範疇基準(Scope Baseline) 於整個專案生命週期期間受到監視、驗證、與控制;包含:
  (1)Scope Statement
  (2)WBS
  (3)WBS Dictionary
Note:WBS & WBS D 是發展最後活動清單(Activity List)的基礎
 
3.需求
  (1)包括來自贊助人、客戶、或其他利害關係者之量化與書面化的需要、想要、與期望
  (2)需求是WBS的基礎
  (3)Time, Cost and Quality均建立在需求之上
  (4)專案需求包含營運、交付、專案管理需求;產品需求包含功能、性能、介面與保密需求

4.範疇聲明 (Scope Statement)
  (1)詳細地描述專案的交付標的(Deliverables),以及需要用來產出這些交付標的之工作
  (2)提供基準以評估變更申請或在專案界限內或外之額外工作
  (3)包含產品範疇描述、產品允收原則、專案交付標的、專案排除項目、專案限制條件、專案假設事項

5.WBS
  (1)以交付標的為導向的階層式工作分解
  (2)其最底層所涵蓋的預劃工作,稱為工作包(work package)
  (3)100%法則: 下層所有的工作的總合等於上層工作,既無遺漏也無額外的工作
  (4)計劃包(planning package): 資訊不足而無法進行分解細節之工作項;於釐清後才發展其細節之技術稱為湧浪規劃法(Rolling Wave Planning)
  (5)控制帳戶(CA): Scope,Time, Cost被整合並與實獲質相比作為績效評量的一個管理控制點

6.控制範疇
  (1)確保所有變更申請和建議的矯正或預防措施,均是經由執行整合變更控制流程來進行
  (2)未經控制的變更,通常稱為"專案範疇潛變" (Scope Creep)

7.時間(Time)管理6流程 (看流程名稱就知道意思了, 說明就省了..:P)
  (1)定義活動 (P)
  (2)排序活動 (P)
  (3)估算活動資源 (P)
  (4)估算活動期程 (P)
  (5)發展時程 (P)
  (6)控制時程 (MC)

8.活動期程估算:三點估算法 (Three-Point Estimates)
  (1)概念來自計劃評核術(PERT)
  (2)期望活動期程
   = (Pessimistic + 4*Most Likely + Optimistic) / 6
   = (悲觀值 + 4 * 最可能值 + 樂觀值) / 6
  (3)標準差σ
   =(Pessimistic - Optimistic) / 6
   = (悲觀值 - 樂觀值) / 6


9.要徑法 (Critical Path Method; CPM)
  (1)發展時程工具之一
  (2)相關說明,請參閱: http://ocean415585.pixnet.net/blog/post/23857352

10.關鍵鏈法 (Critical Chain Method)
  (1)受資源限制(resource-constrained)的要徑稱為關鍵鏈;增加了非工作排定活動作為期程的緩衝(buffers),用來管理不確定性
  (2)Project Buffer: 置於關鍵鏈末端的緩衝稱之,以保護目標完成日期在關鍵鏈上不會延誤
  (3)Feeding Buffer: 額外的緩衝,置於不再關鍵鏈上的一系列相依任務鏈匯入關鍵鏈的進入點上;以保護關鍵鏈以免受匯流鏈延誤影響

11.成本(Cost)管理3流程
  (1)估算成本 (P)
  (2)決定預算 (P)
  (3)控制成本 (MC)
Note: 成本基準: 計畫的支出(projected expenditure) 與 預期的負債 (anticipated liabilities)

12.實獲值管理 (Earn Value Management; EVM)
  (1)為衡量績效的一種通用方法; 整合Scope, Time, Cost之衡量
  (2)成本績效基準在此技術中被稱為"績效衡量基準" (Performance Measurement Baseline; PMB)
      Note: 成本績效基準: 經核准的完工預算(Budge At Completion; BAC),用以衡量、監視及控制專案的總體成本績效
  (3)詳細 EVM 說明/計算,請參閱: http://ocean415585.pixnet.net/blog/post/24369749
    [ps.就是上到這...讓我的腦袋處於腦死狀態...]















13.品質(Quality)管理3流程
  (1)規劃品質 (P)
  (2)執行品質保證 (E)
  (3)執行品質管制 (MC)
Note: 品質是規劃、設計出來的,並建構在內的,而不是檢驗出來的
        (Quality is planned, designed, an built in- not inspected in)

14.品質 vs. 等級
  (1)品質: 一組固有特性滿足需求的程度
  (2)等級: 一種具相同功能用途,卻有不同技術特性之產品或服務的類別
  (3)低品質永遠是個問題;但低等級卻未必

15.精密度 (Precision) vs. 準確度 (Accuracy)
  (1)精密度: 重複量測的數值能聚集且很少分散(scatter)
  (2)準確度: 指量測值非常接近真值(true value)
  (3)專案管理團隊必須決定其合適程度

16.品質成本 (Quality Cost)
  (1)有效成本 (符合成本): 分預防成本 與 鑑定成本(評估品質的成本)
  (2)失效成本 (不良成本): 分內部失效成本 與 外部失效成本

17.品質檢核表 (Quality Checklist)
  (1)驗證某特定要件其一系列要求之步驟是否已執行的一種結構化工具
  (2)用於品質管制(quality control)流程中


終於一股作氣把昨天上課的章節快速、概要的整理帶過,一整個下午的功課完成了~~肚子好餓啊!!!!!!!!我的天啊!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